您的位置:首页
 >> 调研成果
 >> 研究室调研成果
 
周其仁阐释美国对华贸易战缘由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5日 16:25
 
 
编者注:美国对华启动301调查后,学界业界一片热议。2006年周其仁(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的一篇《在台州读萨缪尔森》的文章,阐述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简称萨翁)的一篇关于经济学中两国贸易模型的思考论文。萨翁提出当一个国家在以前并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突然取得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时,贸易未必再是双方受益,很可能有一方受损。美国政商学界许多人感到,美国对华贸易越来越成为一个帮助中国崛起的工具,对美国的全球领导核心、经济的竞争力都在产生挑战。站在中国的立场,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在原先并不存在优势或者根本没有的产业,迅速积累起竞争力。通过贸易、引入外资,持续学习对手的技术和知识,是中国改革开放崛起的重要手段。美国对华贸易调查,针对的基本上是列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行业,其目的是阻击中国的后发优势产业的崛起,从而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周院长文章的内容摘编如下:
萨翁文章的背景是中国、印度经济崛起,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其间利益得失怎样看?文章借助了李嘉图和穆勒的对问:如果两个国家各产两种产品、生产率不同的经济,彼此封闭,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如何?互相开放、自由贸易,又如何?结论当然就是著名的“比较优势说”——两个经济各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自由贸易就可以提高两国的福利水平,因为这样的经济总产出水平最高。又问:如果两国的生产率发生了变化,自由贸易增进两国总福利的推论,变还是不变?萨翁分了两种情况:其一,一个国家在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其二,一国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意外地提升了生产率。
文章拿“衬衫换飞机”当实例。萨翁设想的第一种情形,造衬衫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当中国造衬衫的生产率大幅度提升(假定“提高到原来的4倍”)之后,中国继续以衬衫换美国的飞机,会损害美国利益吗?当然不会。因为中国造衬衫的生产率提高,美国造飞机的生产率没变,因此中国衬衫的相对价格就变得更加便宜。就是说,美国的贸易条件因为中国衬衫生产率的提升而改善了。至于中国的贸易条件又如何了?萨翁的分析是取决于需求。“在穆勒需求下”——即穆勒假定的两国都把收入平均花费在飞机和衬衫这两种商品上——衬衫的技术进步也提高了中国这一方的福利。萨翁的推导“有力地证实了”支持全球化的经济学家们的观点。
萨翁设想的第二种生产率进步,情形就迥然不同了。这种生产率进步不是发生在造衬衫,而是发生在中国原本毫无比较优势的飞机制造!设想大胆,因为中国只从事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向来只造衬衫、不造飞机,从何提升自己造飞机的生产率?来个思想实验,假设中国飞机制造出现了惊人的进步,那样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如何?答案惊世骇俗——倘若中国真的在飞机制造方面提高了生产率,那就可能“永久地损害了美国利益”。此论一出,天下大哗。鼓吹贸易保护主义的人士以为终于找到了一位重量级大师,可以为“保护政策”提供理论根据。反对派则质疑理论变节,称萨翁是经济学家,而不是社会学家或其他什么家,居然站到反自由贸易的立场而感到匪夷所思。萨翁指出“从我的上述分析中并不能得出应该还是不应该采取选择性的保护主义的结论,有时一国生产率的提高只能对自己有利,却永损他国的利益”。
“有时”就是在萨翁构想的中国突然大幅提升本来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造飞机生产率的情况下——中美两国的相对利益,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1、世界总产出的潜力大大增加;2、美国造飞机的比较优势下降,直到中国造飞机的生产率升到此位置,以至于“两国从事与不从事贸易的境况相同,彼此再也没有任何从事进出口的优势”;3、美国自愿地退回到不贸易状态,自己既生产飞机也生产衬衫,从而导致人均实际收入的下降,也就是“利益被永久地损害”。中国呢,贸易受阻。不过此时的中国已经提升了飞机生产率,可以关门享受实际人均收入的上升。
 
萨翁最厉害之处是关于“后进经济在原先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大幅提高了生产率”的设想。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发生了生产率革命,不仅国内的温州、宁波、长三角、珠三角发展如此,而且当年美国对英国、后来的日本对美国,以及萨翁提到的“经济史上”无数例证,皆是经济后来居上的共同特征。当今世界,欧美、日本尚具比较优势的领域还很多,中国、印度等国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领域里的生产率进步又不过刚刚开始,远不够普遍,更不够快。因此,所谓“有时自由贸易长久损害美国利益”云云,还完全不是今天全局性的事实。
 
长远看天下大势,萨翁担忧事出有因。美国要避免国家利益长久被损害,根本出路是不断发展更多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和行业,同时加快调整越来越守不住的生产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