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第8期(总第420期)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17年9月12日 领导批示: 增强会展业发展动力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建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石家庄市促进会展业发展课题组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经济集聚效应、辐射带动效应和城市品牌效应,已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个城市的会展业越兴旺,则这个城市的商贸流通就会越发达。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迈进,我市应抓抢机遇,聚集合力,加快省会会展业发展,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把我市建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一、基本情况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深化,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加快,我市迎来了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2016年我市举办各类展会125场,1万平米以上15场,展览面积近70万平米,吸引国内外客商近80余万人次,会展业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约60亿元。现有场馆面积近5万平方米(注: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厅约10万平方米,拟于明年投用),展览企业80余家。总体看,我市会展服务业尚处于培育和初步发展阶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中小规模展会占比大。近九成展会在1万平米以下;1万平米(主要是室外)以上15个,3万平米(均是室外)以上2个,多为车展、民俗活动等室外展。 (二)消费类展会居多。生活家居、年货购物等消费展会占近50%;文化民俗、节庆庙会类展会占近20%;产业类(制造业)展会占比25%,其他占比5%。 (三)市场化运营展会为主。据统计,行业协会、专业公司办展116场,这些市场化展会,在组展、招商、运营等方面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及部门办展9场,这些展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机构运营等方式,不断转型提升。 (四)会展环境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会展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有力推进了会展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我市在交通、安保、物流、通讯、卫生、食宿设施、商贸旅游、能源保障及接待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有力提升,具有承办大型会展的办会经验和综合服务能力。 二、主要问题 以周边省会郑州市进行比较为主,以其他城市为辅。 (一)会展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郑州市2016年举办展览238个,其中3万平米以上大型展会16个,总面积236万平米,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约200亿元。而我市2016年举办展览125个,其中3万平米以上展会2个,总面积75万平米,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约60亿元。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郑州举办第56届全国医疗器械会、第61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分别带来约7亿元和45亿元的收入。可以看出,我市与郑州市相比已有较大差距。从客观上来看,我市有城市经济总量、产业支撑、市场规模和综合竞争力等基础性影响。但从主观上来看,主要是我市的会展业经营主体发育不够,企业呈现弱小散;会展与优势产业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会展场馆和专业人才支撑不足;市场秩序和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亟待改善和重点提升。 (二)规划设计有待加强。郑州市超前规划,高点定位,于2015年就确立了建设以国际商都为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把会展业作为一个重要支撑点,相继出台了《建设国际商都战略规划纲要(2016-2049)》、《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加快国家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明确打造“国家会展中心城市”、“国际会展名城”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措施,这些都为会展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武汉市会展业发展目标定位在打造成“中国会展业发展第四极”,西安市将打造成西北会展之都,并且都有具体配套政策和举措。我市虽然明确了京津冀世界城市群“第三极”战略取向和“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建设目标,近期确定了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但是会展业规划设计的远景和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分解、具体举措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及加大实施力度。 (三)品牌展会有待提升。郑州市依托自身生物医药、汽车交通、装备制造、农林牧渔等优势主导产业,借助服装、食品、家具、建材等专业市场资源,培育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品牌展会。2016年本地办展(自办展)199场,占总量84%;16场3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展会中,自办品牌展13场,中博建材展、医疗器械展、国际车展、定制家具展等已发展为省内知名展会,助推产业升级,成为城市名片。郑州、武汉、济南、成都等城市2015年举办会展数量位居全国前10名。近年来,我市培育和发展了医疗器械展、装备制造展、安防展、五金机电展、绿色建筑展等12个在全省区域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展会。与郑州市相比,我市组织会展的总体数量少,规模较小,展会的品牌度还不够高,经营方式仍较粗放,组展商整体实力和专业化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对产业拉动作用明显不足。正博会、动博会、药博会等几个政府主导型展会,在组展招商、广告宣传、会务服务和商业运作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 (四)场馆建设和运营尤显不足。郑州市现有的中原国博2万平方米、国际会展中心6万平方米,分别由省、市投资建设,运作模式采用国有公司管理,引进专业团队运营。2016年郑州市政府和绿地集团采取PPP模式,正在筹建40万平方米的新国际展览中心。从郑州场馆建设历程看,2005年国际会展中心投用以来,市场化发展和社会化运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促使会展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和新时期。武汉、义乌的国际博览中心室内展厅分别达到15万平方米、12万平方米。我市现有较大专业场馆2个,但是最大的单体面积仅为1万平方米,从规模、设施、功能上已经严重滞后,不仅落后于郑州、济南、太原等周边省会城市,也落后于省内唐山(22万平方米)、廊坊(3万平方米)两市。目前我市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运作模式还有待完善,会展企业的市场化运作能力还不强,企业专业化、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五)财政投入有待加大。郑州市于2011年出台《会展业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设立了1500万元会展专项资金。2016年又修订完善,再次加大了支持力度,从激励引进、奖励企业、减免费用、城市宣传、提升品牌、组织培训等方面,扩大了范围和标准。深圳市会展业发展目标是“中国会展之都”,其运作方式属于典型的大市场小政府模式,政府每年设立1亿元的会展资助专项基金,极大地促进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支持会展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对引进高端会展、创新规模展会、机构落户及网络展会等进行奖补。但与其他城市比较,我市在会展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提升品牌、组织会展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大。 (六)管理服务职能有待提高。郑州市于2004年成立市会展办,2015年,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市直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制度,研究确定会展业重大问题和相关事宜。市会展办牵头,构建了工作网络系统,建立了各部门、各区县考评机制,对举办产业展会、招展引会等目标进行任务分工和协调督导。另外,成都、昆明等城市高度重视会展业,均成立了博览局,西安、长沙等城市设会展办,为政府职能部门;在人员编制上几乎都在20名以上,专业力量较强。虽然我市2012年也成立市会展办,但队伍相对单薄,专业人才配备不足,统筹协调服务和行政管理职能有待提高,与会展业发展需求仍有差距。 三、对策与建议 未来2-3年,是我市加紧建设京津冀重要会展中心城市,加速推进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应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力促会展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一)完善统筹推进机制。一是成立以市领导为组长,商务(会展)、发改、财政、工信、文广新、旅游、体育、农牧等部门为成员的促进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会展业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市会展办行政管理职能,具体做好全市会展业统筹指导、协调服务、对外宣传、监督管理等工作。也可根据现阶段发展需要,强化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对全市重大会展、节庆活动的统筹协调。三是建立会展情况通报(考评)机制,按照行业对口原则,结合相关各部门、各县(市)、区发展实际,确定全年办展、引会等重点计划,做好目标分解和责任分工,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合力共推会展业发展。与此同时,应建立健全会展统计体系,加强对会展业的统计调查和统计指导。 (二)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一是研究确立我市建设“京津冀重要的会展中心城市”的定位,并制定《加快建设京津冀重要的会展中心城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布局、任务和保障措施,努力实现“三天有小展、每周有中展、每月有大展”目标,助力会展业蓬勃发展,进而加快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同时,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列入全省顶层设计规划和各项政策扶持。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市级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特别是对全市经济社会拉动力作用显著、国内外影响力大的会展和全市性整体会展宣传推介活动,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好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三是积极与国家级会展行业机构联系,充分发挥指导引领作用,特别是在规划课题、展会提升、招展引会、人才培训、宣传推介等方面有所为,强力推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会展企业,鼓励优势会展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会展领军企业。支持中小型会展企业开展合并、重组,走联合发展道路,提高办展能力和经营能力。引导会展策划、代理、广告、宣传、工程等会展服务类企业加快发展,提高配套服务能力。二是适时将政府各部门培育比较成熟的会展项目采取招投标等方式转由项目公司或其他会展企业运作经营,以项目带动市场主体的发展。三是促进会展企业开展国际合作,鼓励外资参与会展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代理机构和合作机构。支持我市会展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开展交流与战略合作。四是积极发展网络会展平台,做大做强网上会展、虚拟会展等新形式会展。 (四)打造优质会展品牌。一是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会展机构,通过引进联办、嫁接合办等,提升正博会、动博会、药博会等规模质量,做大做强,推进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着力打造成区域品牌展会。二是建立商务(会展)与发改、工信、农牧、科技、金融、旅游、文广新、体育等部门协同制度,在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特色农业、科技及信息服务、文化旅游、金融、现代物流等每个重点产业领域内,创意策划和扶持培育1-2个专业展览、高端会议及文化、赛事品牌。目前,我市应着力培育和打造通用航空展、旅发大会、农产品博览会、金融博览会、文博会等会展品牌。支持和鼓励各县(市)、区分别打造1-2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常态化特色品牌节庆项目。三是建立与京津会展管理机构、行业组织、大型展览企业常态化联络机制,广开招展引会渠道,努力引进品牌会展。加强与15个全国大型巡回展主办方联系,争取在1-2年内有2-3个巡回展到我市参展。建立与城市会展业联盟、协会组织联系渠道,争取更多的大型或有影响力的会展来石办展。 (五)强化基本保障能力。一是加快会展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结合我市功能分区,统筹谋划和增加大型会展场馆,构建促进会展业良性发展格局。当前,首先是加快位于正定新区的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步伐,促其早日建成投用,并指导做好运营管理;其次是重点改造提升国际博览中心、人民会堂、老火车站、弘谷大厦(卓达会展中心)等展馆的规模、功能、档次,力争室内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以便适应发展需求;最后加快推进场馆周边交通、物流、商贸、食宿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会展运营提供良好的基本服务保障。二是搞好城市会展营销。建立商务(会展)与宣传、文化、外事、投促、旅游、贸促等部门联动,统一对外宣传的城市整体联合机制,制作会展宣传片,加大推介力度。重点在京、津及会展产业聚集地区,务实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营销和专项推介活动,多层面、立体化做好营销工作。三是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尽快制定《重点展会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在安全保卫、交通组织、广告宣传、场馆能源保障等方面,改善营商环境。积极筹备会展协会,充分发挥“桥梁”作用。 课题组成员:郝增健韩溢黄发旺杜洁琼 主送: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抄送:省政府研究室。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17年9月12日印发